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浣溪沙·一曲鸾箫别彩云

吴文英 吴文英〔宋代〕

一曲鸾箫别彩云,燕钗尘涩镜华昏。灞桥舞色褪蓝裙。
湖上醉迷西子梦,江头春断倩离魂。旋缄红泪寄行人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用凤箫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杭妾告别,分别后她昔日头上的燕钗蒙上了尘埃,妆台上的明镜也因长久无人擦拭,变得昏暗无光彩。回想分别之时,她在灞桥柳久久地凝望着送我远去,以致身上飘满了一身柳絮,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。
在湖面上,我沉醉于如西施般梦幻的美景中,却也在江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倩女离魂之痛。最终,我只能将满含深情的红泪,封存起来寄给远行的你。

注释
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“沙”或作“纱”。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。又名“小庭花”“玩丹砂”“怨啼鹃”“浣纱溪”“掩萧斋”“清和风”“换追风”“最多宜”“杨柳陌”“试香罗”“满院春”“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“一曲鸾箫别彩云。燕钗尘涩镜华昏”二韵,写分离与别后情景。首韵写与爱妾分别。这里追忆当年二人在悲凉的乐曲中离别。次韵写别后情景。人去楼空,爱妾留下的燕钗已蒙上灰尘,失去了光滑。妆台上的明镜也因长久无人擦拭,变得昏暗无光彩。词人下笔点题,用音乐烘托离别气氛,又用女子的钗、镜蒙尘,创造出睹物思人,见景生情的艺术效果。“灞桥舞色褪蓝裙”,此韵引领我们回到那送别之地,词人借鉴李白诗意,面对年年岁岁依旧青翠摇曳的柳枝,心中不禁泛起对往昔与爱妾分别时刻的深切怀念,那蓝裙轻舞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,只是如今裙色已褪,岁月无痕,人却难回。

  词的上片,通过写别后的情景,反映词人对杭妾的怀恋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吴文英布衣终身,以幕僚、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门,在吴越一带辗转漂泊。他的一生,享受过爱情的欢乐,却更饱尝爱情失落的悲痛。根据他的词或显或晦的记述可以得知,吴文英曾在苏州、杭州各有一段情事,但最终却是苏姬生离、杭姬死别。与苏、杭二女的爱情悲剧,在梦窗的心灵上留下了永难愈合的创伤,他经常回味、咀嚼与她们悲欢聚散的种种琐事细节。在形影独吊的后半生,吴文英写了将近70首怀念苏杭二姬的恋情词。此词或是词人追忆杭妾之作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陶文鹏,赵雪沛.《唐宋诗词艺术审美丛书 唐宋词艺术新论》.南开大学出版社.2015.第243页

简析

  《浣溪沙·一曲鸾箫别彩云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忆姬词。上片述一位女子与郎君分别时的哀伤;下片写女主人公盼郎忠于爱情,不生异心,刻画出一个钟情于羁旅在外的郎君的痴情女子形象,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。词写生离死别,但仍盼望出现“倩女离魂”的惊人结局,死而复生。这首词涵盖了词人与杭州亡妾西湖欢会的美梦与最后的突然永诀。词句中跳动着一颗即将迸裂的心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377篇诗文  156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落日古城角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落日古城角,把酒劝君留。长安路远,何事风雪敝貂裘。散尽黄金身世,不管秦楼人怨,归计狎沙鸥。明夜扁舟去,和月载离愁。
功名事,身未老,几时休。诗书万卷,致身须到古伊周。莫学班超投笔,纵得封侯万里,憔悴老边州。何处依刘客,寂寞赋登楼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念奴娇·留别辛稼轩

刘过 刘过〔宋代〕

知音者少,算乾坤许大,著身何处。直待功成方肯退,何日可寻归路。多景楼前,垂虹亭下,一枕眠秋雨。虚名相误,十年枉费辛苦。
不是奏赋明光,上书北阙,无惊人之语。我自匆忙天未许,赢得衣裾尘土。白璧追欢,黄金买笑,付与君为主。莼鲈江上,浩然明日归去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西江月·坐客见和复次韵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小院朱阑几曲,重城画鼓三通。更看微月转光风。归去香云入梦。
翠袖争浮大白,皂罗半插斜红。灯花零落酒花秾。妙语一时飞动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