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鲜艳的花瓣在绵绵细雨中飘落,它们辜负了这二月春日里的美好时光。
知道吗?在青楼之上醒来,看到这如烟春柳,我便极度忧愁起来。
注释
好花零落:暗喻革命情绪正在低落。
韶光:即美好时光,暗喻进行革命的良好时机。
玉楼:原意为华丽的楼,这里用来指妓楼。
春梦:暗喻对革命胜利的憧憬。
有人:此为作者自指。愁煞:即极度忧愁之意。煞,副词,用在动词后,表“极度……”之意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公元1906年春,此时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势力的摧残而不断削弱,而明媚的春光,常常勾起苏曼殊对金凤的思念,他每想到这位无依无靠、任凭命运摆布、漂泊不知所向的薄命女子时,便愁肠满结。为此,他专门赋诗两首,《春日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诗人在这首诗中感叹时光如梭,看着春雨里埙落的片片花瓣,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贵。前两句借写“辜负韶光”以喻错过革命良机;后两句以“春梦”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。此诗情景交融,寓意深刻,形象鲜明,用语得体。
此诗向友人申述对革命错过良机的愤懑和忧患情绪,情景交融,寓意深刻,形象鲜明,用语得体。
前两句借写“辜负韶光”以喻错过革命良机。在作者看来,仲春二月是百花盛开的时节,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节去赏花,但是自己的朋友却没有这样做,以至错过时机。到了如今好花零落,霾雨霏霏,要赏花已经来不及。眼前的革命也是这样,良机错过,要发动就困难了。
以中国幅员之大,历年之久,不读史书及诸地志,何能知其梗概?且历史非第账籍比也,鉴往以知来,援古以证今,此如弈者观谱,旧谱既熟,新局自创。天下事变虽繁,而吾人处之裕如,盖应付之法,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。史之有益于吾人如此,今乃鄙夷至不屑道,于是国事日棘,而应之者几无不露其捉襟见肘之窘焉。
从古迄今,事变至赜,处之者有经有权,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,此读史之益也。盖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,智识高则横逆之来无所惴缩。故读史须贯穿一事之本末,细审其症结所在。前因后果,了然胸中。而一代之典章制度,亦须熟谙而详识之。
传有之曰: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史在各种学问中,可喻之为皮板。羔裘豹饰者,爱毛而不爱皮板。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?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,科学哲理,卓越绝伦,弘大之佛教,诞生于是,几何之学,亦由印度传至希腊。医学至刳肠剔胃,行所无事,其文化可称极高,而无历史以记载,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。
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,舍注意读史外,其道奚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