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荣勤学不倦
《后汉书》〔南北朝〕
桓荣初值仓卒,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,而荣诵读不辍。元卿哂之曰:“但自苦尔,何时得施用乎?”荣笑而不应。及荣为太常,元卿恨曰:“我农家子,岂意学之有利若是哉!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桓荣早年遭遇社会动乱,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饥渴困境之中,但桓荣却不停地读书背诵。元卿嘲笑桓荣说:“你只是自讨苦吃,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?”桓荣笑着不回应他。等到桓荣做了太常,元卿遗憾地说道:“我像一个农家子弟一样目光短浅,哪里能料到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呢?”
注释
仓卒:匆忙,此指社会动乱。
同:同处。
饥:饥饿。
厄:困境。
辍:停止。
哂:嘲笑。
施:用上。
应:回答。
及:等,等到。
恨:遗憾。
是:(代词)这样。
简析
此文通过桓荣与族人桓元卿的对比,展现了治学态度不同导致人生境遇的差异。文章既批判了功利短视的求学观,也印证了“厚积薄发”的为学真谛——学问的价值不在即时效用,而在积淀中对人格境界的塑造,当人摆脱功利焦虑、专注提升自我时,方能在机遇来临时成就理想,实现生命真正的“利”。
巾帼潘将军
魏收〔南北朝〕
大眼妻潘氏,善骑射,自诣省大眼。至于攻阵游猎之际,大眼令妻潘戎装,或齐镳战场,或并驱林壑。及至还营,同坐幕下,对诸僚佐,言笑自得,时指之谓人曰:“此潘将军也。”
世说新语·陈元方候袁公
刘义庆〔南北朝〕
陈元方年十一时,候袁公。袁公问曰:“贤家君在太丘,远近称之,何所履行?”元方曰:“老父在太丘,强者绥之以德,弱者抚之以仁,恣其所安,久而益敬。”袁公曰:“孤往者尝为邺令,正行此事。不知卿家君法孤,孤法卿父?”元方曰:“周公、孔子异世而出,周旋动静,万里如一。周公不师孔子,孔子亦不师周公。”
游敬亭山诗
谢朓〔南北朝〕
兹山亘百里,合沓与云齐。
隐沦既已托,灵异俱然栖。
上干蔽白日,下属带逥溪。
交藤荒且蔓,樛枝耸复低。
独鹤方朝唳,饥鼯此夜啼。
渫云已漫漫,夕雨亦凄凄。
我行虽纡组,兼得寻幽蹊。
缘源殊未极,归径窅如迷。
要欲追奇趣,即此陵丹梯。
皇恩既已矣,兹理庶无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