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,面对着水中孤岛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。
野鸭在岸边睡觉,充满闲情逸趣;老树伸展着枝干,繁花似锦,惹人喜爱。
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仿佛被修剪过,平坦的沙岸,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。
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再不能停留下去了,黄昏到家,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。
注释
东溪:即宛溪,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。溪发源于天目山,至城东北与句溪合,宛、句两水,合称“双溪”。溪中多石,水波翻涌,奇变可玩。
野凫:野鸭。
蒲茸:初生的菖蒲。
住不得:再不能停留下去了。
薄暮:黄昏。
第一句以“行到东溪看水时”点明行踪与目的——诗人专程前往东溪观水,此中“闲意”已悄然蕴含:因非为功名奔走,仅为赏景而来,自显超然物外之志。次句“坐临孤屿发船迟”则通过“孤屿”之景与“发船迟”之态,暗喻山水之妙令诗人流连忘返。十四字平实如话,却将观景之由、爱景之深熔铸一炉,恰如《临汉隐居诗话》所评:“平淡”中见功力。此联结构亦暗合王维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闲适气韵,然仅为全诗序章,更精妙处尚待展开。
第三句“野凫眠岸有闲意”:杜甫《漫兴》中早有“沙上凫雏旁母眠”之句,二者取景同属水乡春色。然梅尧臣之妙处在于,不仅捕捉到最具特征的景象,更由此生发出“闲意”的深层意蕴
皇祐五年(1053),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。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,写了不少诗,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。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(1055)乡居时。
参考资料:完善
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,留十日。与之同游鹅湖,且会朱晦庵于紫溪,不至,飘然东归。既别之明日,余意中殊恋恋,复欲追路。至鹭鹚林,则雪深泥滑,不得前矣。独饮方村,怅然久之,颇恨挽留之不遂也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,闻邻笛悲甚,为赋《贺新郎》以见意。又五日,同父书来索词,心所同然者如此,可发千里一笑。
把酒长亭说。看渊明、风流酷似,卧龙诸葛。何处飞来林间鹊,蹙踏松梢微雪。要破帽多添华发。剩水残山无态度,被疏梅料理成风月。两三雁,也萧瑟。
佳人重约还轻别。怅清江、天寒不渡,水深冰合。路断车轮生四角,此地行人销骨。问谁使、君来愁绝?铸就而今相思错,料当初、费尽人间铁。长夜笛,莫吹裂。